雨枫文档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茶韵

茶韵(第一篇)

  夜色如墨,一盏孤灯之下,我独坐于桌边。窗外,疏星几点;窗内,三分茶香还未入味,我已沉迷在袅袅书香之中。

  茶香,漫过我轻浅的呼吸,犹如书香般,清雅却又淳厚,让人迷恋,让人沉醉,让我情不自禁地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

  夜深了,我蓦地抬起头来,深吸一口气,合上书,犹自半醉半醒般沉浸在书中的一片天地之中。端起早已冷尽的清茶,轻啜一口,瞬时,满口清香。而书香,仍浅浅的地弥漫在夜色中。

  回望往日,袅袅书香总是伴我入梦。长夜漫漫,若无这绵绵书香和着茶香,似乎总是辗转反侧,不得安眠。

  稚子之时无知而愚笨,清淳的茶香比不得一味饮料;几许岁月,也尽付诸了“玩耍”二字。在我轻松取得名列前茅的成绩面前,温柔的母亲看到那得不到我珍惜而被随意丢弃的书本,也只有无奈地一本本拣好,而不忍过多苛责与我。不久前曾去整理旧书,瞧见那上面留下的幼时的痕迹,不由汗颜,那真是不忍睹目的一摞“纸”。那时经过我的一次精心清理,却仍留下许多难看的印迹:水渍、油渍、汗渍,甚至还有曾经糊过污泥的几本书。此时想来,不由迷惑,佛曰:一花一世界。那一本书不也是一个世界吗?那一片天地丰富多彩,其意蕴悠长,余韵不绝,人生百味尽在其间。为何当初我不被其所吸引呢?

  或是因为年纪太小,不知书之珍罢?或是因为未曾对它产生兴味,不知其趣罢?总之,记忆中真正对书进行品味一般的阅读,是在八岁左右。那时,在三岁便去打工好几年的父亲已经回到我身边。他强制性对我知识的添充,虽现在仍不被我所喜,但那时对生性顽钝的我,却无疑是一味良药。而且,他还拥有着近乎博古通今的知识量,其幽默和多变兼并的教学方法更是对我起着莫大的作用。那些奇异美丽的故事情节,优美简洁的文字,如珠玉流转的内容,在他指引下,无一不让我沉迷,让我向那方美好不断靠近着。我对书的喜欢,甚至迷恋,都是源于此。而许多择书、读书、用书及所谓“读薄再读厚”的品书方法也都是从他那里得到。我也常随着他在静谧的午后,侧坐与柔软的沙发上,摊开一本名著,端一杯香茗,凝神细品,轻呷浅尝,看茶香袅袅,感受着那份时光沉淀了的悠远宁静,感受着那一味漫漫的书香。我心里如此认定:我的父亲就是我人生的导师,书之世界的引路者。

  书中有香,父亲曾如是说,犹茶香更甚。不错,书中的确有香,其香其味,若有若无,却又意韵深长。在浩瀚的书海里,在知识的原野里,我前行得愈远,便愈能体会到生活的欢愉、内在的充实、生命的永恒,便愈能品味清淳宁静以至绝妙的淡淡书香。

  那脉脉的一味奇香,在灯下的书中被发酵得愈加淳厚。蕴藏着它的睿智,它的深邃,它的空灵,它的曼妙,走入心灵一隅,让我跟随着它走进《红楼梦》中感受中国古代女子对命运的无奈和屈服;走进《骆驼祥子》中目睹黑暗的旧社会对底层工人的摧残和压迫;走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倾听保尔对生命、事业、爱情、友谊的独特认知和见解;走进《海底两万里》中去了解想象力的神奇魅力和作用;走进《名人传》中去瞻仰伟人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在静默的夜里,在柔和的灯下,我持一杯香茗,品味着这繁华与时尚的生活外形之下,少有的清幽与雅致,只觉得那书茶二香,愈发地清淳了。

  我也曾在这一脉书香里读着如流的时光之中,那春季的鸟语花香,夏季的雷鸣雨飘,秋季的梧桐落叶,冬季的冰封雪塑,那读也读不尽的柔情,读也读不尽的韵香,如水一般漫过我所有的情愫。

  岁月悠长,我寄情于书,又何曾孤独?在这弥漫着浅浅温情的书香中,袅袅茶香与之相融,凝成一种痴迷,一种沉醉。一瞬间,又是芳香四溢。

茶韵(第二篇)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中国茶以产量大、种类多、质量高闻名于世界,而这一切都是由中国各地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所组成的。而我所要介绍的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湘茶。

  湘茶又称湖茶,即湖南省所产之茶。其历史之悠久、产销规模之盛、茶品之众、茶质之优,早已驰名中外。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和南岭山脉中段的内部腹地,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暖湿环境。湖南的土壤呈微酸性,无机养分丰富,自然肥力较高,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发育。这是湘茶最大的优势之一。

  湘茶的著名品种有很多,如君山银针茶,南岳云雾茶,汝城白毛尖等等。其中许多茶种都获得过国际奖项。《潇湘听雨录》记载:“洞庭君山之毛尖,首推湖茶第一。”;《湖南省志》亦称:“君山茶色味似龙井,叶微宽而绿过之。”由此可见,湘茶品质之佳,文化品味之高,而其中君山银针更是可以与西湖龙井,碧螺春相媲美。

  近年来,湖南借助经济,地理位置等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各种优质茶都早已远销国外,成为了湖南绿色文化的一张名片,而在这个竞争的世界里,湘茶更应该发挥其独特优势,传承其优秀传统,让湘茶闻名于世界。

  湘茶文化之博大精深自然不是三言两语可说清楚的,而我身为一个湖南人,自然是希望人们能够更多的了解湘茶的……

茶韵(第三篇)

  浓浓的春意,轻卷着风情;绵绵的绿意,含露着茶香。于是,就形成了一幅青山黛黛,绿水潺潺的山水画。在这片土地中,那就是茶的故土——汤湖。

  春天,呢喃的鸟语,暖暖的春风,唤醒了万物,更唤醒了汤湖人的摇钱树——茶。家长的美丽,家长的绝情妙境,生长出了芽肥叶壮,异常新嫩的茶叶。

  每天早晨,穿红着绿姑娘们背着竹蒌,连唱着动听的歌儿边往茶山上走,每个脸上都容光焕发,喜气洋洋。摘下的那些茶叶鲜嫩无比,条素美观,大小长短均匀,可惹人爱呢!采茶姑娘们手起茶叶落,编织着动人劳动乐章。

  家乡制茶的技术也堪称一流,做出来的茶叶紧结秀丽,泡出来的茶水甚是清新,耐人寻味的清香,顺着茶的热气不时飘来,沁人心脾,喝上一口,甘甜沁腑,令人回味绵长。再告诉你个小秘密吧:茶叶还具有提神抗疲,止咳润肺的功效呢!所谓“好茶一杯,不用请医”大概就是这样吧!

  家乡的茶还先后获金奖呢!真是不愧于它响当当的知名度啊!而我也不禁想大喊一声“狗牯脑,你真棒!”它“驰名古今,誉满中外”的美称,却确如其实。

  家乡的茶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让它常驻人间,永不褪色;家乡的茶是我们的名片,我们要带着它高呼遍世界!

茶韵(第四篇)

  袅袅烟雾升起,一股清甜扑面而来。原来是它在沸水中舒展了身体,它缓缓的舒展蜷缩的身躯,把周围的水都染绿了,却更香了。

  我爱茶,爱它苦中带甜的滋味,爱它割舍不了的历史。在古城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凤凰山上凤凰树,凤凰树下凤凰茶。凤凰山上的凤凰茶,几百年来,滋润着古城里的儿女。传说,凤凰茶是因为凤凰山上的树曾栖息着凤凰而得名,就连昌黎先生也钟爱它。如其他品种的茶,它一开始也是苦涩的,第一道水泡出的茶是那么的浓,那么涩,但第二道水下去,苦涩冲掉了,细细品味,有一种甘甜沁入心田。它不像乌龙,泡得越久,它的甘甜越多。据茶农们说,一开始的凤凰茶并非如此甘甜,后来,把它种在红土壤里,他才愈发的甘甜,他已成了古城儿女必不可少的茶饮,潮汕儿女爱它,是一种深到骨子里的爱,我,也爱它,却并未深入骨髓。我目前所能感受到的只是它展现的甘甜,那种苦中带甜的滋味。

  我爱茶,但我也爱盛装他的套具,那精美的茶纹,和着那淡淡的茶香,就像,让人割舍不得。在古城里的人们,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套茶具,有的人家还有好几套呢。每逢节日或亲朋相聚,总要把中意的茶具拿出来招待客人。事后,小心翼翼的擦拭,放入泡沫盒子里,好好的放着。对他们来说,茶具与茶,如同至宝。我的家里也有一套,古树般的颜色包裹着茶具,古韵似的纹路盘绕在上面,添上一股文化的气息。父亲爱茶,却不懂茶。每逢有客,父亲都会拿出那个古色的茶具,熟练地沏上茶,注水,再倒。不一会儿,房间里都充斥着浓浓的茶香,每这个时候,我兄弟都会抢上一杯,先呡一口,再慢慢地品。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不知是茶醉了人,还是这茶杯迷了人。

  我爱茶,不只是爱它的表象,我更爱它被更多的人喜爱,纵然他们喜欢的并非我喜欢的。我喜欢它被更多的人认识,你听,外国友人们都赞扬它,精美的茶具漂洋过海,一次次地让他们惊叹。他们拆开包装,注入第一道水,倒掉,再注,干瘪的茶叶仿佛活过来一般,散发出迷人的气息,捧起那古色的杯子,浅尝一口,一种甘甜在口中蔓延,不知是茶醉了任,还是这杯子醉了人,或许,两者都有吧!你看他们都沉醉在茶带来的韵味里。

茶韵(第五篇)

  中国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中式品茶的特点。当然,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饮茶风俗。

  “喝茶”在广州话里被称作“饮茶”,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也是饮食文化。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广州人养成了“饮早茶”的习惯。凌晨四点起床,步行到茶馆,一壶茶、两件点心,怀着一份怡然的心情,品味一段闲暇的时光,唯有这样,才能品出茶的韵味。

  明清以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饮茶更为普遍,茶市兴旺。商品经济给人们带来的首先是竞争,而竞争的关键是能否节省时间;虽然广州人并不能在理性上认识“时间就是金钱”,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加快生活节奏,传统的时间观念开始转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观念被动摇,人们处处珍惜时间,饮食中“饮早茶”正是合乎“惜时”的原则。“饮早茶”是利用未开始工作之空暇,喝茶,清洗肠胃;吃点心,填饱肚子;聊天,沟通交流;清晨漫步至茶楼,吸收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可谓一举而多得。

  广州人饮早茶,注重配茶的点心与茶楼的环境。清代的茶楼,茶台上摆有茶盅、茶盅盖和茶杯,点心糖果放在茶台旁的小窗橱里,由茶客自取。广州人多爱饮龙井、水仙、普洱、寿眉、红茶等。近代以来,广州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窗口,广州的茶楼也接受了西方传进的点心,如各种面包,蛋糕等。

  广州人称茶楼作“茶居”,有不同的档次。上层茶居,门户金碧辉煌,室内字画高挂,瓷盅沏名茶,配以高级点心,此为达官贵人的去处;较低层的茶居、茶寮、炒粉馆,不设茶盅,用瓷茶壶,消费水平较低,薄茶足以解渴,闲聊、消遣,顾客多为下层劳苦民众。广州的茶市,从来就十分兴旺,大清早就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即使在抗战时期也不中落,可见“饮茶”已成为广州人饮食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

茶韵(第六篇)

  清晨,天微亮,父辈们早早起了床,取一小把茶叶轻轻放入透明的玻璃杯中,将刚煮沸的水缓缓注入冲泡。只见那沸水倒入杯中,茶叶便一咕噜地向上浮起,盖上杯盖,不一会儿,茶叶渐变饱满,悬于杯中,尽情绽放。父辈们似乎不觉茶水烫口,泯一口茶香,茶叶片儿沾在嘴边,就着两三片茶干,慢慢咀嚼,茶香四溢。

  不管昨日的辛苦劳累,一天的劳作便从这精致的故乡茶韵开始。

  长辈们所喝的茶,正是自己精心种植的。三月末,茶尖儿就悄悄冒了出来。只要有充足的阳光和适量的春雨,两三天便可抽出新芽。长辈们忙着采摘茶叶,仿佛一秒都不敢耽搁。孩子们穿梭在密集的茶树中,嬉戏、打闹,仿佛一切忙碌和劳累都与他们无关。

  采摘只是做茶工序的第一步。采摘回来的茶叶,一定要及时摊开,以便让嫩芽儿通风,接着就是炒茶和烘茶。炒茶时要有规律地翻动,火候也要掌握好,否则茶叶就会受热不均。炒茶的过程比较漫长,而长辈们却没有感到倦怠,反而加倍珍惜这忙碌的闲暇。大家拉拉家常、回忆回忆过去,生活虽显艰苦,却也充满温馨。孩子们围在墙角折纸鸢,折着折着便来了困意,不一会儿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橘黄色的灯光和炤炉内的火光将小屋映得透亮,时间在人们的忙碌中流逝着。炒完茶后,还要及时烘茶,如此一来,人们经常要熬到深夜。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长辈们的心中,茶没有高档与低档之分,品茶也是对做茶过程中甘甜与苦涩的回味。只有真正体验过这艰辛生活的人才懂得品味茶中的韵味。

  轻轻地抓一把茶叶放入杯中,开水浸润了茶叶,淡淡的茶香中透着一丝苦涩,我仿佛又嗅到了故乡的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