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文档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食能医饥诗能医俗

食能医饥诗能医俗(第一篇)

  你挨过饿吗?我相信这滋味肯定不好受,所以当饥饿降临时,人们会想办法医治它,而医治的办法就是饮食。但你挨过另一种饿吗?它很难被人们发觉,却能影响人的一举一动,它就是精神的饥饿,通称为“俗”,而医治它的方法是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相比精神的饥饿,人们往往更注重医治身体的饥饿,毕竟它可以直观地导致死亡,而精神的饥饿不会。但大多人所不知的是,精神上的饥饿同样可怕,在某些时侯,它的可怕程度甚至会超越身体上的饥饿。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土豪”这个词,它多用来指有钱之人。但其实,许多“土豪”们一开始并不“豪”,只有“土”,但由于某些原因“豪”了起来,也就使身体脱离了饥饿。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土”,因为他们的精神仍未脱离饥饿,所以他们才被称为“土豪”,土且豪。再看看这些土豪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奢侈无度却毫无意义之事。古人云“富不过三代”,纵有千万家产也终会有挥霍一尽之时,这都是因为他们只顾满足身体的饥饿而忘记补充精神的饥饿啊。

  忽然想到了陶渊明先生,如果说上文的土豪是身体饱腹而精神饥饿的话,那陶渊明就与其恰好相反——他是个身体饥饿而精神饱腹的人。陶渊明先生的生活不可谓不艰苦,差不多到了能与街边的乞丐一拼的地步。但就是这样一种艰难的生活,却让陶渊明过出别样的诗情画意,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着见南山”的闲适,若不是明知他家境贫寒,可能还会认为他是个大富大贵之人呢。这就是精神上的饱腹。

  身体饿了,需要以食物补充能量,精神饿了也同样需要能量,而补充能量的方法就是读书。“人有诗书气质华”,一个读书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不同于常人的气质,也就是这种气质造就了陶渊明的与众不同,造就了李白的狂放不羁,造就中华一代又一代的文人。

  不仅是人,社会同样也需要书籍,在这个物质文化不断缺失的时代,书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像个称职的医生,不知疲劳地医治人们的庸俗,使人得以明智。它如同滤纸,滤去混浊,却留清澈。

  当你饥饿时,你就吃饭吧,当你空虚时,你就读书吧。

食能医饥诗能医俗(第二篇)

  药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我们生病时及时医治的东西。但是在当今社会,一些不良的现象也需要“药物”来医治。

  俗,郭德纲口中的“三俗”是指低俗,庸俗,媚俗。我认为现在的我们已经向这“三俗”接近了。地铁里,公交上,越来越多的人手里拿着手机看着低俗的肥皂剧,时不时哈哈大笑,时不时潸然泪下。我们被这种玛丽苏剧给洗脑了。我们整体沉迷于这种无良的电视剧里难道不是很低俗的吗?庸俗就更不用说了。这个“媚俗”的解释其实就是人们在正常的行为情感中,因为处于大众社会化环境中,有时候感情的流露会被习以为常或者“你应该要这样“的社会要求绑架。再简单说,这是一种情感的条件反射别要求变成大众式的情感,就是情感绑架和情感暴力。

  面对这一不良的社会现象我们当然也要有“药”可医。俗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甘愿当一个俗人。当今,越来越多俗气的东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心中那一片纯净的地域。让高雅的情操占据那一片地。在唐诗宋词中陶冶你的情操。董卿说过,她不会去反反复复的看一本书,但唯一值得反复读的只有唐诗宋词。在不同的年龄,感悟是不同的。诗可以医俗。

  乱,何为乱?是没有秩序?还是社会动荡,武装骚扰?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诸侯纷争,天下大乱。礼乐即为当时之法律,春秋和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的加剧,国与国的交往和竞争,人际交流的扩展,原有的礼乐,不再能够约束人们的言行,这也使人们的道德水准开始下滑,自上古至西周时期人们所尊崇的“德”让位于了现实的权力欲望和利益,天下大乱,弱肉强食、强者为王的法则开始确立。***砸烂公检法,导致“无法”,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在当代中国,我们所见的是一片繁荣。没有战争,没有烧杀抢掠。生活更是美好,这无异于我们国家的法律。它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举止,同时它也保护着我们的生命安全。因为有法,我们才避免了乱。法可以医乱。

  药物不仅可以医好我们的身体,也可以医好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