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文档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做崇德向善的人

做崇德向善的人(第一篇)

  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见到人要打招呼,打招呼不可能没有礼仪。礼仪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那么怎样才能使中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中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

  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

  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

  上课:上课5分钟前要作好课前准备,书籍、文具等摆放在课桌前角上。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喊报告,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听讲:在课堂上,上课要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课堂上应独立完成作业,不随便离位走动,不吃东西。

  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周学生的批评劝阻。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迹,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要求我们每个中学生,不仅要说的好,更要做得到。像古人那样,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做崇德向善的人(第二篇)

  “文明”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字眼儿,一个读起来嘹亮而亲切的字眼儿,更是一个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字眼儿!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最重要又不可缺少的就是——文明。

  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文明都没有了,那他的生活该会多么的枯燥,多么的暗淡啊!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环境破坏者”他们的到来,给生活造成了重大的灾害。

  我还清楚地记得:上个星期六下午,我来到小区花园里散步,路过一条小桥时,我看见几个孩子,在玩耍,不知何时,柳树姑娘那柔美的枝条把他们喜迎过来了,一个男孩子用力拉扯着柳树的枝条,见扯不断,便叫其他几个伙伴一起来扯,他们一人手上拿着一根,像顽皮的“猴子”似的荡来荡去。纤弱柔软的柳条禁不起这般折腾,只好哭丧着脸离开了柳姑娘。“吱”“吱”,又有几根被扯断了。孩子们很扫兴,又跑向另一颗高大的松树。看着地上那几根被折断的柳枝,我心想:”这些孩子真可恶,难道他们的老师没教过他们,不能破坏环境吗?他们的文明去哪了?”当时,我真想冲上去阻止他们,可是我的“胆量”拦住了我……现在,我真的很后悔当初为何不去劝说阻止呢?!

  走在大街上,随处可以见到吐痰的画面,以及乱丢垃圾的情景,更可恨的是,那情那景垃圾桶就在身旁,却因为一时懒惰,而就地扔掉!这些都是不文明的现象。在学校里,墙上明明贴着“禁止吸烟”这几个大字,可还有许多家长大摇大摆的继续吸烟,不但污染了空气,而且若烟头没熄灭,还有可能发生火灾,那损失可就不小了呀!再说,这些大人给我们学生做了什么榜样啊?!

  文明不仅是口头上的说辞,更要付诸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作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尊老爱幼,更要以身作则说文明话,做文明事!

做崇德向善的人(第三篇)

  人生充满着不幸,无论是谁,只要怀揣着梦想,去奋斗,去拼搏,去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光荣传统,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就能取得相应的成绩,所谓有志者事竟成莫不如此。不过,仔细想一想,奋斗的味道应该是苦的,苦到“三更灯火五更鸡”,苦到“头悬梁锥刺股”,苦到“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曾经的我也想奋斗,那时候壮志凌云,每天黎明即起,和同学们一起,在教室里背唐诗读宋词,念英语看历史,也曾挑灯夜战,苦算数学。曾几何时,意志突然消沉了,变得对学习不再感兴趣,上课的时候,喜欢和同学说悄悄话,或者编些小玩意;下课了,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反反闹闹。每当这个时候班主任总是一脸严肃的看着我,希望我好好学习,让我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曾经的我不再沉沦,听了老师的肺腑之言,父母的殷切叮咛之后,我又重新树立起顽强拼搏的勇气,我不再迷茫,我感到自己似乎能找到前进的方向。我翻看过无数名人成功的事迹,他们都是在奋斗中成长的典范。比如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虽然曾被吴王夫差弄得一败涂地,后来靠着顽强的信念,终于打败吴国,实现了称霸中原的理想;我也知道那个叱咤风云的楚霸王项羽,面对自己处于弱势的情况下,破釜沉舟,决心用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奋力突围的梦想。

  我甚至知道,每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那个李白,写下了那么多花团锦簇的文章,开始不还是一个贪玩的少年郎吗?因为不爱学习,碰到了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老奶奶正在石头上磨铁棒子。李白问她做什么,她说再磨绣花针。李白说:这么粗,怎么磨?老奶奶说:日积月累,每天进步一点点,不就行了。后来便有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典故。

  我曾经读过名人传,我感受到伟人成功的不易,人都是在苦难中一步步的成长起来的,在哪个岔道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梦想,化腐朽为神奇,就肯定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来。

  同学们,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人写出来的,我们生命的每一天,都要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历史,要想蜡烛一样,从头燃烧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做崇德向善的人(第四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我们青少年从小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品德高尚的人。孔昭杰,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一天,他听见呼救声,发现不远处有小孩掉进鱼塘里。孔老汉二话没说,也不顾得脱衣服,就跳进水里,奋力游去。他用双手迅速把沉入水里的几个小孩拽起,托上岸。最终,5名落水小孩在他和随后赶来的民警救护下全部脱险。此时他全身早已湿透,体力也完全透支,但是不等孩子的家长们来道谢,他便默默地离开了。

  或许有些同学会认为大人才需要做好事,小孩是不需要那样的。可是这样想就错了,因为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也有许多的有青少年的身影。我曾看到,在倾盆大雨中,两位同学共撑一柄小小的花伞;我也看到,一个同学滑倒在寒风冰雪里,素不相识的人上前搀扶,我还看到,一个同学在细心的为他人讲解难题,共同讨论……这种种的光辉行为都不止一次曾让我们的青春热血沸腾。

  这些人不仅仅体现出他们的善良,也体现出社会的进步。越多好人在身边出现,意味着祖国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所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统领作用;又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青少年应从小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帮助他人,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能虚度年华,碌碌无为;要心地善良,做崇德向善的人;要铭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中国的发展尽力!

做崇德向善的人(第五篇)

  俗话说:“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今天的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明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力军……而面对一个个这样重要的责任,作为中小学生的我们,必须要做到崇德尚廉。所谓的崇德尚廉,就是指我们要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增强爱国、爱民、爱家的情怀,养成遵纪守法、崇德尚廉的习惯。

  然而,要担负起国家的重任,要做一个崇德尚廉的好学生,还应当这样做:

  首先,我们要学会明善恶辨是非,这可是做人的首要品质。要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善与恶,是与非无不处在,随时可遇。而这些往往是少不了从众心理的推动。例如,过马路时,有几个人闯了红灯,你也跟着闯了过去;教室里,一片纸屑,一截铅笔头,顺手扔到桌下了;课间,有同学在厕所吸烟,你也接过了一根……也许你认为这只是小事一桩,但是你错了,这正是你道德败坏的开始……因此,我们必须擦点双眼,开动脑筋,明辨善恶,分清是非,弘扬正义,维护真理,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我们要知晓荣辱做好人。我们不仅要懂得荣誉的重要,也要懂得知耻,两者相结合,这样才能做一个行为高尚的人。羞耻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起码的道德素养,是做人的底线。我们要想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要想为祖国赢得荣誉,要想做一个高尚的人,既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要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所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做一个讲道德、知荣辱的中国人。

  最后,让我们一起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立大志。古人说:“充实为美。”拥有一颗自尊自爱的心,具有扎实的学问和高尚的人品,就是充实。充实的人,是自信的,有道德感的人。有了自信,就会自强,就会立大志。因为这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一个人,相信自己,努力不止,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民族,只有自我砥砺、奋发图强,才能掌握自己的前程与命运;一个国家,只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才能以伟岸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各国面前,才能雄姿英发地跻身世界之林。因此,我们应该树立雄心斗志,做一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好少年,要勇于进取,不断创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让我们一起做个崇德尚廉的好学生,让我们养成遵纪守法、明善恶辨是非的习惯,让我们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一起为我们的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做崇德向善的人(第六篇)

  道德是一面路牌,它指向美好善良,善良是一盏明灯,它照亮卓越成功。一个崇德向善的人好似人群中的小太阳,放射那独有的万丈光芒,一个崇德向善的社会好似一片美妙的天堂,处处欢声笑语、和谐安详。

  生活需要崇德向善。走进热闹繁华的商场,你会看到崇德向善:收银台旁一队队人有序地站成一排,没有拥挤,没有争抢,大家都为遵守社会公德、维持人性善念默默做出了行动。你是否留意到整洁的柏油马路上疾驰的汽车,车窗缓缓打开,一只握着易拉罐的手伸出窗外,突然间,那只手停住了,五指紧握瓶身,不动声色地又收了回去。是道德的警钟及时敲响了吧?是善良的念想恰好赶到了吧?拒绝车窗抛物便是一种克己遵德,向善为善。生活中最平凡的场面:公交车上,拥挤的人群随着公交车的急缓前摇后摆,你是否注意到颤巍巍的老人或是行动不便的妇女,他们正在艰难地紧握扶手,维持平衡。只要站起身来,让出座位,扶着他们,让他们做好了,坐稳了,牺牲一下自己就是崇德向善。医院里、学校里、书店里处处需要崇德向善。在生活这张无形的网中,徳、善将你我串连。

  国家需要崇德向善。记得每年的感动中国吗?那一位位先锋人物正是道德和善良的化身。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股股正能量,演绎了一段段传奇,谱写了一曲曲篇章。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林俊德——一位爱国敬业的老人,为研究原子弹富强祖国,振兴中华民族,他刻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寸步不离。尽管自己年迈已高,身患重病,他仍坚持工作,甚至在病床上还念念不忘自己身负重任,不忘自己还未完成的工作。凭着对祖国对工作的满腔热血和自己不畏病魔的坚强毅力,他竟走下病床,带着氧气瓶,开始工作。正如他所希望的把生命中的分秒时间用在完成工作项目、复兴祖国的大业上,他以坚强的意志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的心中流淌着爱国的热血,喷吐着敬业的热情。林俊德身上彰显着崇德向善,他也早已将崇德向善纳入自己的灵魂,早已把国家、民族看得比一切重要。相信吧,整个中华民族正因为有如此人物,如此信仰,如此力量才能历经沧桑而不衰,永远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需要更多的崇德向善来铸造伟大的复兴之路,来铸造辉煌,民族需要更多的崇德向善来振兴国业,来谱写篇章。

  人人需要崇德向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个体,就如一颗小小的星球,大家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社会这个浩瀚的宇宙。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看似无足轻重,实则至关重要。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力量,如果我们都守着崇德向善的原则,都做一个崇德向善的人,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那么整个社会都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面对因心脏病突发而昏倒在路边的老人,两位湖南大学生不顾旁人说的闲话,毅然决然地将老人送往了医院,救了老人一命。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两位学生坦诚地说:“人命关天,当时也没想太多,好人有好报,就算是被赖上了也就当时做了一件善事吧。“人人都希望在逆境和困难面前能得到他人真心的帮助,那么就应该在他人需要自己的时刻主动提出帮助,以崇德向善,于人利己的态度帮助他人解决燃眉之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讲道德最根本的体现和要求。一个人在最困难只是能够得到他人的援助就如同在广阔无际的沙漠中望见一片绿洲,如同漫漫的黑夜迎来那破晓而黎明。

  以一颗崇德向善的心去面对生活,就会体验到更多蜜一般甜美的欢乐;以一颗崇德向善的心去振兴祖国,就会推动社会飞速地进步,造福千千万万的百姓;以一颗崇德向善的心去接待他人,就会收获到他人真诚的关心和回报。世界需要崇德向善,让我们做一个崇德向善的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