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文档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悠悠三国

悠悠三国(第一篇)

  在这一个月色如歌的夜晚,我和妈妈坐在小院的石桌旁。轻声聊着天,欣赏着空中的皎皎明月,啧啧称赞。但在我们的心中,却有几分的挂念,无声地传向远方……

  我的爸爸,在外地打工,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今天是中秋节,应该是万家团聚的日子,而在这时,却听不到爸爸回家的脚步声。举头望明月,低头泪欲流,我口中的月饼,在思念中难以下咽。

  月亮善解人意地把银辉温柔地洒在我家的小院里,爸爸亲手栽种的桂花树已经枝繁叶茂,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妈妈抬头看看桂花树,给我讲起了吴刚砍桂的故事。妈妈的声音很轻柔,似乎在抚摸我忧伤的心灵。一阵风吹来,头上翩翩飘下几朵桂花,落在了石桌上。我小心地用手指轻轻捏起,凝望着这小小的花瓣出神:“这是爸爸在向我们暗示什么吗?”我又开始思念远方的爸爸。妈妈会心一笑:“这是爸爸借桂花祝我们中秋快乐呢!”“真的吗?”我将信将疑。妈妈微笑着点点头。我释然了,珍惜地收藏起石桌上的几瓣桂花,夹在了我的日记本中。几瓣小小的桂花,承载着一份浓浓的亲情。

  夜渐渐深了,月光像瀑布般一泻千里,所到之处,屋顶上、花枝间,能见到的地方都仿佛变成了一湾湖水,闪动着银色的涟漪。月光如影,它悄然映照在桂树上,透过那茂密的树叶,一丝丝地落下来,在石桌上留下点点的银色。我和妈妈相对而坐,伴着桂香吃着圆圆的月饼,遥望明月,心中默念:“我寄思念于明月,随风直到他乡处。”

  月色如水,秋意渐浓,我和妈妈起身回屋睡觉。梦中,爸爸沿着崎岖的小路渐行渐近……

  杨庄中学初二五班 李霄

悠悠三国(第二篇)

  阳光晴好,微风阵阵。将书柜底层的书抱到阳光下,一本一本摊开,用阳光的温暖洗去书扉的潮气,盘坐一旁,随手拾起一书,细细研读,手旁一杯清茶散发阵阵清香,缕缕青烟在阳光中缠绕。

  我爱书,爱读书。在我心中,一本书即是一个世界,那里面有文人墨客挥洒狼毫,有侠客武将保家卫国,有异世洪荒,瑰怪奇丽。有江南园林一步一景……一本本书,一个个世界。令我沉迷其中,倘佯难返。古今中外,名著杂志,我皆读之。书若不论内容,我偏爱看旧书,只因那书扉中来自岁月的气息,那种沧桑之感让人不由神往。

  我爱读书,尤爱诗词古文,心神往之,只惜功底不足。许多古文太多晦涩,每次只读几句,若能懂矣,便足以乐之。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带入书中。在书中我回到过去,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聆听孔子讲道,与周庄一起梦蝶;回到那个,天朝上国的盛唐,与李白一起对酒当歌,举杯邀月,与高适一起策马边疆;回到那个文风盛行,诗词当道的大宋,与柳春一起伤春感秋,与苏轼一起放舟江心。在书中我畅想未来,与霍金一道探索时间的秘密,与尼奥船长一起畅游海底。

  书是一架搭在历史洪流上的桥,这头是过去,那头是未来。人生唯有过去与未来,上一秒已过去,下一秒便是未来。时间不停流逝,无数文明湮没在时间长河内。纸是华夏最伟大的发明,轻薄便于携带的纸张,促进了文明的传播,方便了文明的传承,华夏文明就在继承和发展中流传下来,薄薄的纸张承载了前人的智慧,后人们从中汲取养分以其为肥料种出自己的成果,我们的成功正式由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路茫茫,无数的未知等待着我们的探索。

  阳光一寸一寸的偏移开来,夕阳得余晖洒在冷黄的扉页上,说不出的韵味在心间流淌,饮下早已冰凉的茶水,合上书,带着这一叠前人的智慧结晶回到家中,窗外,夕阳正红,看着那一堆书籍,我却仿佛看到清晨的太阳缓缓升起。

悠悠三国(第三篇)

  再一次翻开相册,那张相片再一次出现在眼前,相片上,曹老师用她那双温暖的手紧紧地搂住身旁的我,看着这张相片,思绪再一次被拉回到从前……

  小学三年级的第一堂英语课,她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伴随着我们期待的目光,她迈入教室,一头乌黑的秀发垂至腰际,一袭长裙将她映衬得格外好看。她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她的名字,然后向我们介绍道:“同学们,我就是你们的英语老师,这是我的名字,”她指了指黑板,“我会教你们三年的英语,希望这三年里,我们能成为朋友。”她的声音如天籁一般,是那么好听。听到眼前这位美丽的老师要教我们三年,我不禁兴奋起来。后来才知道,我们学校里只有一位英语老师——曹老师,所以曹老师要负责三至五年级所有班的英语教学。

  虽然喜欢英语,但是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英语,性格又有点内向的女孩来说,学英语无疑是困难的。

  那天,英语课上,曹老师让我们用上节课学到的英语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看到一个个起来的同学都表现得那么好,我开始紧张起来。到我了,我一站起来,刚才准备好的句子似乎都被紧张感赶跑了,一句也想不起来,我的脸迅速涨红,接着,耳边传来了三十多人的哄笑声,那时的我羞得无地自容,尴尬极了。曹老师走到我身边,轻声说道:“放学后去我办公室。”那一下午,我的耳边时不时的就会响起那可怕的笑声。放学之后,等到别人都走了,我来到办公室门口,小心翼翼的推开门,发现曹老师已经在桌边等我了,看到曹老师那慈爱的目光,我放下了心中的恐惧,快步走到老师身边。“今天上课时怎么回事啊?”曹老师关切地问道。我低下头沉默不语,“其实老师上学时,英语也不好。”我疑惑地抬起头看着老师,“我上高中的时候,英语成绩也就勉强及格。我上中学时,都没有一个称职的英语老师,所以到了高中,连基本的单词都不会读。为了提高英语成绩,晚上等到别人都睡了,我就在被子里用手电筒照着书,一遍遍地看,有时候竟然看到了半夜。有付出就有回报呵,那年的期末考试,我的英语竟然考了全班第二。”说到这里,她的嘴角扬起了好看的弧度。曹老师拍拍我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是个聪明的女孩,只要努力,肯定会更加出色的。”

  那几个月里,曹老师几乎每天下午都要把我叫去办公室,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教我读,直到我发音标准了为止。在曹老师的陪伴下,我的英语越来越好,我们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了。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悄然流逝,我们也迎来了期中考试。考试后的第一堂英语课上,曹老师手捧着那一沓卷子念着分数,下面还没有听到分数的同学都在焦急煎熬和几分奢望中等待着。看着老师手中的卷子一张张减少,我愈加不安。最后一张了,“100分!”话音刚落,下面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在掌声中骄傲地走上讲台。接过老师手中的卷子时,我看到了曹老师眼中闪烁着的喜悦。

  三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般从身边溜走,我和曹老师也即将分别。照毕业照那天,我们班照完合影后,我跑到曹老师身边,请曹老师跟我照张合影,曹老师欣然答应了。我依偎在曹老师身边,曹老师用她温暖的手紧紧地搂着我,她掌心的温暖透过单衣传入我的身体。“咔嚓”,快门一闪,我们的回忆永远留在了那里。

  上中学后,我再也没见过曹老师,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身体是否安康?每次想她的时候,我都会翻开相册,重温旧时的回忆。

  我呆呆地看着这张照片,霎时间,对曹老师的思念之情涌上心头,视线渐渐模糊,一滴泪,落在相片上。

  寨里中学九年级二班 谭硕

悠悠三国(第四篇)

  惊涛迭起,浪打奇石,硝烟弥漫,豪杰并起。

  悠悠三国,天下三分,三足鼎立。

  蜀

  蜀国之君,仁义刘备。

  求得卧龙,佐以关公翼德,建起西南之蜀。

  蜀国初成,需抵抗东吴曹魏才能得以生存,曾长年征战。

  连年征战之时,国内百姓对他们的君主也仍然是忠心耿耿,感激他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可以在乱世中栖身的家园。怀着感恩,他们勤于耕种,忙于丝织,以勤劳灵巧的双手成就了闻名天下的织品——蜀锦。且在蜀国休养生息之时,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农忙时节,瓜果飘香。田野里,尽是老百姓忙着收割的身影。而他们手里抱着的刚割下的稻穗黄灿灿的,映着他们红扑扑的绽开笑容的脸。这暂时的安稳,令他们感到安心。

  即使身处乱世,即使遭遇战争,也不放弃希望,心怀期翼地辛勤劳作,懂得知足的是蜀之民。

  吴

  吴国之君,乃孙权。

  年少有为,胆略超群,仅二十有余,就能稳坐东南,成为三霸之一,令人佩服,难怪南宋稼轩有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诚然如此。

  江东一带,地势险要。滔滔江水之上,吴国之立,国险而民附。

  白天,街道上,码头旁,人们穿梭着,或忙于买卖,或忙于运送,或忙于捕捞鱼虾。河岸上,停着几只小木筏,木筏上散落堆积的渔网,挂着亮晶晶的小鳞片。戴着斗笠的老渔民,黝黑的皮肤上满是皱纹,粗短的手指握着船桨,一下一下地划着江面。战火暂时停止,使得疲于战争的人们可以稍稍安定下来,凭借沿江地势努力发展航海事业,让国家富强,政治稳定。

  乱世中能积极进取且终日忙碌的,是吴之民。

  魏

  魏国之君,并非曹操。

  可他却是三雄之一,这魏国,也是多得他的雄心壮志和过人谋略才得以建立的。

  在他的安顿和后来几位君主的努力下,魏国国力逐渐增强,原来荒凉的地方都变得繁荣富庶。古风古色的酒楼上,一壶小酒,几碟小菜,桌边三五文人衔觞赋诗,好不得意。郁郁葱葱的竹林中,一块磐石,一把古琴,琴旁独坐一人对月抚琴,好不沉醉。檐角飞翘的亭子里,一张圆桌,几张石凳,凳上二人畅谈哲学,好不热烈。而田间百姓深耕细作,垦壤辟荒,撒播种子,晶莹的汗水里是对来年的期待。

  同时期的“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他们或有雄心壮志,或性情豪放,或渴望安逸,出自他们笔下的诗词歌赋,沉郁雄壮,又或是令人荡气回肠,难以忘怀。

  乱世中能且歌且行,把酒吟诗的,唯有魏国子民。

  悠悠三国,豪情发于英雄心间。百姓生逢乱世,却不忘求乱中安稳,心怀希翼,勤于耕织,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战乱中较为富足的生活。乱世纷纷,难得人们还有如此雅兴吟诗作赋,抚琴谱曲,心中的洒脱岂是他朝之民可比?

  文与武相生,战与和并存,构成了我最爱的朝代——三国。

悠悠三国(第五篇)

  一次美丽的邂逅,注定与古筝结下不解之缘。

  ——题记

  每当我在街头巷尾听到动听的音乐,我就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于是思维变成了音符,随着古筝的琴弦跳动着……

  初识古筝

  听妈妈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有独特的敏感性,于是妈妈经常戏谑我是“音乐天才”,每当在周末看到自己的小伙伴去莱城学钢琴的时候,我的内心不由得升起一丝萌动,决定因着这份情愫,缠着妈妈学习一种乐器。妈妈经不住我的再三纠缠,经过多方打听,来到了百家“筝”鸣,开始与吴老师学习古筝。初学时,跟着吴老师一个音一个音的学习、练习,直练得手指酸痛麻木,甚至连拿筷子都拿不稳,疼得我直流眼泪,每每我碰到琴弦时,更是钻心的疼,这样练了几天,感到枯燥无味,总想放弃,但在妈妈的一再鼓励下,硬是咬咬牙挺了过来。

  炫耀风波

  我按照吴老师的要求。每天都是练习半个小时,雷打不动。经过几个月的勤学苦练,我觉自己弹得差不多了,心里有点飘飘然的感觉,逢人便想“炫耀“一下,不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彻底服气了。有一天,我正在书房做作业,突然,一阵熟悉的旋律传入耳中,啊,是电脑中播放的《渔舟唱晚》古筝曲,这么好听。此时的我连作业也不做了,拿出胶布,缠上指甲,坐直身子,轻舒手臂,决心与之一较高下,我弹了几遍,感觉总是不理想。我于是问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妈妈告诉我,是自己找到了与别人的差距,这实际上是自己的进步。”要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啊!只要你沉下心来不浮躁、不气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一定会弹好的。听了妈妈的话,我惭愧的低下头,从此,我再也没有骄傲过。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妈妈为我精心设计的一顿“批评餐”啊。

  古筝考级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年一度的古筝考级就要来了,由于首次考试,我的心里总有一丝不安和紧张。考前几天,我总是拿出一小时的时间进行练习,想着吴老师传授的技巧,尽量模仿着吴老师弹奏的姿势,一丝不苟的练习着,感觉自己的底气更足了。考验我的时刻终于来了,面对陌生的考官,心底还是有些忐忑。看着考官们那鼓励的眼神,自信心陡然升起,怎能让自己夜以继日训练的汗水白流,我舒展手臂,姿态从容,一曲《小小竹排江中流》传入考官耳中,正是我的自信,获得了考官们的颔首称赞。几个月后,我拿到了心仪已久的写着优级水平的获奖证书,它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筝乃雅乐”,正是古筝的独特魅力,一直鼓舞着我,她促我学习,促我奋进,我要让这美丽的邂逅,演奏我积极向上的旋律,伴我一生。

悠悠三国(第六篇)

  每年的五月,对于我来说,可算得上是一个既有趣又可以大饱口福的日子了。五月的宋家岭遍地刺槐(俗称洋槐花),它可以做成美味佳肴,味道清香甘甜,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蜂拥而至采摘刺槐了,我们家也不例外。

  因为槐花的花季短,所以妈妈总是会早早的准备好一切。在我的记忆中,与其说是摘刺槐,还不如说是去玩乐。我也总是会事先悄悄地准备好大包小包的零食,激动地等着第二天的到来。

  阳光冲破树叶的束缚,照射在茂盛的草地上,全家人主动出击摘刺槐,每每在他们最忙碌的时候,我则和哥哥悄悄地躲在树后,笑嘻嘻的吃着零食,玩儿着剪刀石头布,我们互相追逐打闹,时常也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妈妈在做槐花焖饭前,总是亲手将花蕾摘下,妈妈说,因为还未开放的花蕾口感最好,脆香味浓。因此,我也总是趁此机会,去偷吃含苞待放的花蕾,果真如此,那香沁人心脾。可现在想起来,我那时还真是够顽皮的了。

  待做完这些,就将刚蒸好的米饭与槐花炒在一起,只用放些盐,须臾就该出锅了。因为半生不熟的槐花吃了会拉肚子,所以每当这时,妈妈总会严守把关,担心我会偷吃。而我灵机一动,就将妈妈支开了,舀了满满一勺,以飞快的速度塞进嘴里。可谁知聪明反被聪明误,没想到我百密一疏,竟“中招”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在槐花焖饭上桌之前,妈妈总是会在上面盖一个盖子,或许是为了使香味渗入米饭里,色香俱全吧!可是,哪儿都有我搞破坏。我和哥哥总爱趁妈妈不注意,一股脑儿溜进厨房,窃喜着,趴在桌前,揭开盖子,任由那久违的香味儿氤氲开来,仿佛置身仙境。然后拿手指轻轻地捏一小撮,放在嘴里,时不时的还舔舔手指,还有回味儿呢。可尝完了甜头,就会被妈妈责罚,因为我们把招待客人的菜给搞砸了,最终焖饭受了冷气,干巴巴的没有了色泽。好在我和哥哥有先见之明,事先已经尝过了。

  想到这里,总觉得当今社会,生活条件优越了,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地,这味道就淡了,谁还能再想起这久别重逢的家乡味呢儿?

  真是停杯投箸不能食啊“妈,突然想起,你好长时间都没做槐花焖饭了呢!”“哦?现在都没人吃了吧,况且这么多年没做,手艺都生疏了”妈妈不以为然的笑笑道。

  失落的望着窗外,远处幽静的山上仿佛传来一缕馨香,我欣喜地嗅了嗅,好像是我久违的槐花香!

  啊,五月的槐花香哟,我何时还能和你再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