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文档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

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第一篇)

  佛说众生皆苦。

  “少不勤苦,老必艰辛;少能服老,老比安逸。”

  没有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点都是一帆风顺且甜蜜幸福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荆棘坎坷,那些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幸福未必就是真正的幸福,未必就是长久的快乐。现在所拥有的也只是暂时的,如果不去维护,终究会再次失去,不要被一时的表象所迷惑,在该奋斗的年岁里选择安逸,那么老了所受的苦,将比先下痛苦百倍。

  人生的享乐其实是一个苦中取乐的过程。越努力越幸运,越努力越幸福。学会把吃苦变成习惯,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像呼吸一样,那么苦就不再是苦,苦极必乐,终究我们会闻到快乐的香醇。这快乐是充实的,是永久的,是任何物质都无法衡量的。唐三藏师徒四人西行取经,纵使前路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他们亦是跨越千难万险,不畏艰难险阻,最终到达佛法圣地,并取得真经,最终成佛。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们的精神流传千古。

  人生是一趟没有返程的单趟旅途。总有坚持不了初衷的人,面对窗外的诱惑驻足,然放弃了所有的努力与坚持,放弃了最初的梦想,在片刻的安乐之后,独自面对这巨大的彷徨又是怎样一番心情呢?只有淡然接受吃苦的人,能够坦然面对各种挑战和挫折,才能在人来人往的旅途中享受到梦想实现的震撼和快乐。这是永恒的幸福。学会坚持,学会吃苦,并爱上吃苦,这并非易事。须有磐石般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才能经得起生活巨浪的淘洗,沉淀浮躁,最终绽放。

  人生而苦,苦痛是人生的底色。只有通过自己的吃苦奋斗得来的幸福才是最真实的,才会倍加珍惜,阳光总在风雨后,面对这纵横浮华的大千世界,诱惑随处可见。苦是常态,心中永记,没有不用付出得到的回报,天上也不会无故掉馅饼。抚平心中对诱惑的渴望,莫要因一时的贪图享受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拓宽眼界,看清这享受背后的甜蜜陷阱,多点努力,不要做懒惰的天才,坚持到最后才是最宝贵的。没有得不到的幸福,没有到不了的终点,张开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天堂。

  努力的做个爱吃苦的人。吃亏是福,吃苦是乐。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年轻是最厚重的资本,莫要辜负了这最美年华的期盼。让我们的梦想在苦中翱翔,绽放最美的风采。

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第二篇)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我在面对生活中的“苦”的时候,我没有逃避,我不拒绝吃苦。

  我想:自来水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已经习已为常了,从来不会想到突然有一天没水了,而自己要去挑吧。同样,我也不会想到。但就在去年,我们村就上演了家家户户都要去水井挑水、车水的一幕。

  那时,因为村里要更换水管,接更远处的水源。这样就意味着没水吃,要自行解决。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是吧,那该怎么办?”与我的惊慌相比,妈妈从容地说:“我已经把家里所有能装水的容器都装满了,最多能应付两三天,以后,就要你们自己去挑了。”

  我心里犯愁了:那可怎么办,现在可是放假啊,难道我也要去挑水吗?我可不会挑水,也没挑过水,挑水会很累的,我能行吗?就在我思索着,妈妈与爸爸同时发话了:“我们去工作,挑水就你负责了。”我立即瞪大眼睛,“你放心,我们会教你的。”我眼睛瞪得更大了。

  于是,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在我的肩上了。每天,除了做饭,我还要去井边洗衣服,然后担着那石头重的衣服回家;还要把家里的水池、水桶都装满水。因为我家住得离水井比较远,路又不平,所以用不了车,只能挑。这就苦了我,挑水比我想像中还要累还要苦,每天晚上我的腰和肩膀痛得碰都碰不得。

  在别家小孩都去玩的时候,我却在挑水。她们都劝我别挑了,去玩吧,但我却死活不肯。我心里知道,我必须坚持下去。只有我不拒绝吃苦,我才能取得成功。在我挑水时,我明白了水的来之不易,我对它格外的珍惜;我明白了人生路上必然会遇到困难,只要我们拥有吃苦的精神,就一定会把它克服,取得成功。我更明白了在学习上,我们必须要有吃苦的精神,才能把难题解决,才能取得进步。

  吃苦,让我变得更坚强了。所以,我不拒绝吃苦。

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第三篇)

  再次回忆起那个夜晚,繁星点点;回忆起那个稚嫩懵懂的我,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天渐渐黑下了下来,几颗星星眨着眼睛,父亲仍没有想回家的意思,拿着手中的锤子,不停地敲打着。这是他第七天上班加工了,今天,我下定决心要陪他一起回去。

  当所有人都入眠时,他仍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他一手拿着锤子,一手放在铁片上,努力的打着。晶莹剔透的汗珠从他的脸颊滑落,捶打的声音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拉大,是我倦了?还是他累了?想着想着,我的眼睛不由自主的合拢了起来。我硬撑着,心中不断想着:只要一会儿,一会儿爸爸就工作完了。忽然,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倦了你就下回去吧。”父亲说。我顿时清醒了过来,满怀期待地说:“我们一起回去吧!”可出乎我意料的是父亲斩钉截铁的回绝了。

  我心中立刻冒出了一股无名之火。心中想着“这工作有什么好的?又脏又累,还不赚钱。”

  风用力地咆哮着,我心中的怒火也越来越大。又过了十几分钟,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把夺取父亲手中的木锤,无情地把它扔到了地上。父亲用诧异的眼神望着我,我用愤怒的衍生看着他。刹那间,我看见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和被岁月留下的痕迹。我的泪珠在眼眶中打转。我打破了一片寂静,说:“我们换份工作吧,这工作太苦。“

  父亲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吃苦,是我们家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生活中有许多人不爱吃苦,因为他们认为吃苦只会受罪。但我不这样认为,其实吃苦并不是一种折磨,二是一种快乐。我们应该明白吃苦中有乐,先苦后甜的道理。所以,你要记住:吃苦不代表吃亏,吃亏也不代表吃苦。”

  我愣住了,想不到支撑着爸爸坚持到底的力量,竟是“吃苦。”心中的愤怒也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是父亲那坚定地眼神与肯定的语气,心中默默的想:我不会再害怕吃苦了,我要先父亲一样,成为人上人。

  那个夜晚,风中弥漫着花的清香。也许,是父亲吃苦后上天给予的奖励:又也许,是我重新理解了“吃苦”这个词吧。

  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父亲说的那段话,我便有了吃苦的动力,化茧成蝶只需要一瞬间,破蛹而出却是艰苦的挣扎与奋斗。正是如彷徨的人生,成功真的只是一瞬间,但在这背后,更多的却是一路辛幸苦苦踩出的脚印,那不正是吃苦后的见证,甘从苦中来的依据吗?如今,回首这一路的风风雨雨,欢欢笑笑,便又多了几分感慨。“吃苦”这两个字又浮现在我脑海中……

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第四篇)

  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在我上六年级的时候,我看过一篇作文,让我至今还难以忘怀,这篇作文主要写的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爷爷每天晚上都会去帮助小区里的清洁人员,打扫小区卫生,他不嫌脏,也不嫌臭,要换了别人,看见就会躲得远远的,更别说打扫了,并且他的子女现在都在打工了,每个月发工资都会给他寄一些钱回来,但是他从来不挥霍浪费这些钱,而是把这些钱都攒了起来,留给那些流离失所的儿童,让他们过上吃饱喝足的日子,不用再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

  本来我认为那个老爷爷的做法有点傻,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在上六年级的时候有些自私,总是想看别人对自己应该怎么样,自从知道了王瑛阿姨的事迹,使我的思想成熟了很多。明白了不论怎么样,都要首先想到自己要为别人贡献些什么,首先想到他人的利益,所以自从知道了王瑛阿姨的事迹开始,我对那个老爷爷的做法产生了180度的大转变,我从心里油然而生了一股敬佩之情。

  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上面准确地概括了王瑛阿姨的五个良好品质,真信、真廉、真干、真爱、真恨。王瑛阿姨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打算学习王瑛阿姨,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更要学习王瑛阿姨的“五真”品质,成为一个合格的巴中人。

  我曾经那么的自私,但是现在我也要努力变成像王瑛阿姨那样的人。王瑛阿姨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这个年纪里,正是成长的关键时刻,经过王瑛阿姨的事迹,使我更自觉地做好一个朴实感恩的巴中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什么是朴实?朴实就是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朴实就是不与同学做无谓的攀比;朴实就是对父母不说谎话。什么是吃苦?吃苦就是辛勤劳动不怕劳累;什么是感恩?感恩就是别人帮助了你,日后你要十倍地偿还他;感恩就是自己学业有成,千万不能忘记自己的导师;感恩就是自己长大成人后,不能忘记自己的父母;这些就是朴实、吃苦、感恩。

  王瑛阿姨就是集“五真”精神和朴实、吃苦、感恩于一身的现代女性,她的同事曾用过这样的词语称赞过她:“王瑛同志是一个可以为人民的利益而不顾一切的人,即使有人威胁她,她也从不屈服。”这是多么高的称赞啊!只有王瑛阿姨才配拥有。

  王瑛阿姨的精神值得每个巴中人学习,比起王瑛阿姨,我还不及她的万分之一,不幸的是王瑛阿姨已经离开人世了。她永远都会是人民的好榜样。我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让温暖充满校园,充满整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愿意为这个社会出一份力,那么社会就会变得很和谐。为了社会的需要,让所有人一起努力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个美好的愿望会实现的,因为我是一个巴中人。

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第五篇)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达,社会前进了。在一批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的领导下,我们社会愈来愈美好。想必这些有雄才略之人,哪个不是勤奋、吃苦的人呢?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必须在科技前没有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世界一流科研水平的专家做先导,在生产上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做支撑。

  而在巴中这个归属四川的,而又豪不起眼的小城市中,却孕育了像王瑛阿姨这类吃苦的人,他们日日夜夜为了国家而操碎了心,最终因工作过度而过逝。为此,人们为她举办了哀悼会,王瑛精神也被传遍大陆。

  我们出生在和平的年代里,没有抗日的激烈;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没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我们学习在良好的环境中,没有“襄萤映雪”的贫苦。在家中有父母的宠爱,在学校有老师的关怀……我们是甜中出生,甜中成长,按理说,这些应该让我们心满意足了吧!但我要冒昧地说,我们不应满足,因为我们还缺少磨练、吃苦、勤奋。

  幸福的生活、祥和地气氛,我们生存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中,这固然给了我们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使我们不再受到伤害、健康地成长。正是这种环境,才会淡化我们的意识,使我们不断的懒惰、不再吃苦。对于有的人来说这种环境会使他们刻苦学习、健康成长,不辜负亲人和社会的殷切期盼和嘱托。而对于有的人来说,顺境只会消磨他们的意志,摧残他们的身心,使他们走入迷途,一蹶不振。总之,生活在今天这种环境中,我们应感激上辈给我们带来的优良条件,好好学习,做一个吃苦的人。

  我虽然做为一个巴中人,却没有王瑛阿姨那样的吃苦。每当想起此事我就思绪万千,那是一个炎热的暑假假期,每天早上起来就盯着电视不放,而看到午饭时,心里却又懊悔的想着,“早上正是记忆最好的时候,背一会儿书也不错,我怎么会去看电视呢?”想着就责备起自己来了,而到了下午,我做作业总是停停、玩玩,做很久才写几十个字。我总是告诫自己不要玩,不要看电视。但总是控制不了自己,我越是这样想,就越控制不了。到了第二天,还是如此。等到到了要开学的前几天时,我就会猛赶作业,一次晚上我开着灯起来赶作业,做到2、3点钟才睡觉。本想在第二天中午把晚上的没睡好的觉给补回来,可才睡没多久,又被父母给叫了起来。无奈,只好起来了。过了一会我就觉得呼吸困难、胸闷。然后不知不觉就躺在桌子上睡着了。通过此事,我以后就从未有过类似事件,因为它始终告诫我:不要偷懒。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如此吃苦的人比比皆是,虽然他们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可他们具有同王瑛阿姨一样的吃苦精神。

  虽然,王瑛阿姨逝世了,但王瑛精神永不腿色,它始终激励我去做一个吃苦的巴中人!

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第六篇)

  说到吃,你们肯定会说,吃嘛!谁不会啊,还要学吗?确实,吃大家都会,可是苦瓜大家可不一定都爱吃吧!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啊!妈,你明知道我不喜欢吃苦瓜,还做了这么一桌的苦瓜。炒苦瓜、凉拌苦瓜……您这不是存心的吗!”“苦瓜是一种清凉解暑的食物,又不坏,还有许多好处呢!我决定了,这个星期都吃苦瓜,一定要让你改改这挑食的坏毛病!”妈妈坚定的话语,说明了这是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可对于我来说,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啊!

  “吃饭啦!”妈妈大声吆喝道。“知道啦。”我漫不经心地回答了一声,心想“有什么好吃的,都是苦瓜,一点食欲都没有。”

  妈妈提前给我盛好一大碗米饭,我慢吞吞的走到餐桌旁,慢悠悠地吃着。突然,碗里出现了可恶的苦瓜,妈妈严厉地说:“快吃了!”我只能胆颤惊心地夹起苦瓜,闭着眼睛,“咕咚”一声吞了下去。就在我闭眼的瞬间,一大波的苦瓜再次降临我的碗中,我瞪大眼睛看着碗里的苦瓜们,心想:还是乖乖硬着头皮吃吧!于是,又夹起一片苦瓜,吞了下去。顿时,我两眼放光。“啊!真好吃!”我惊叹道。

  苦瓜刚入嘴时,有一点点苦涩,到后来就不苦了,还能感到一丝清香。这就是老话“先苦后甜”的道理吧。在这之后,我爱上了苦瓜,爱它那种苦,那种清香,那种道理。